从阿里新零售、京东无界零售,到苏宁智慧零售;从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、京东的京东X无人超市等,当前商业资本对于零售体系和方式的变革一直在探索的路上。
近年来,无人零售、无人便利店作为最重要方向一度突飞猛进,企业跑马圈地,资本快速涌入,巨头入局者也不少。对正寻求转型的家电零售渠道来说,最重要的启示意义不在于方式,而在于要抓住零售的商业本质和用户这一核心不动摇。
没有售货员,无人监督,用户挑选商品、手机扫码付费全程自助的全新消费体验,一度让无人货架成为热词。而成本低廉、陈列灵活、安装快捷、流量裹挟、资本助力等要素,也吸引了很多创业者快速涌入。但是,在这些看似无人的背后,却需要大量的人工在背后默默支撑和引爆。
腾讯领投每日优鲜便利购,阿里则是联合美的集团推出“小卖柜”。与此同时,顺丰推出无人货架“丰e足食”,饿了么推出无人货架“e点便利”。京东X无人超市宣布开设100家门店,布局写字楼、社区和商业中心等消费场景。苏宁宣布正式上线“苏宁小店Biu”无人货架,今年计划布局5万组无人货架。中通与考拉便利达成合作,切入无人货架领域。
据不完全统计,无人货架行业至少有50多家创业公司涌入这片蓝海,十几家头部玩家的融资总额就已经超过30亿人民币,经纬中国、IDG创投、蓝驰创投等投资机构,以及阿里、腾讯等巨头也相继入局。但数据显示,截至2017年11月底,无人零售市场中开放货架累计落地2.5万个左右,但整体市场规模仅为3亿元。
并不是每一个入局者都能笑到最后,无人货架的洗牌尤为残酷。仅仅不到一年时间,很多创业者体验到了梦碎的感觉。无人货架遭遇滑铁卢,融资受阻、大裁员、公司跑路、无人补货等成为常态。创业失败者则形容为“一场游戏一场梦,梦醒全是伤心事。”
无人货架很大程度上的“资本驱动”模式,初始运营成本和压力大,而且很容易陷入补贴大战,这些都是其集体败退的因素。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其根源还在于这种零售业态并不适应所有消费者,尤其是购物体验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原因。
可以说,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改变零售业态,却不能改变商业本质。在目前的商业零售变革中,线上线下打通的新业态正成为趋势。从2015年下半年商业零售门店现关门潮后,“以消费者为中心”成为新零售中的关键,在零售“人、货、场”三要素中,将消费体验放在了第一位,而这正是“无人货架”最大的挑战:没有人,再好的技术,也发挥不出来啊。
当前在家电产业寻求终端零售变革的过程中,从家电连锁、实体店到电商网购,很多企业将下一轮的筹码压在社区便利店上,因为社区便利店属于最靠近消费者的终端,也是最具朝气、流动频率最高的业态。不过,“无人便利店”模式或者其他零售方式是否适合家电流通并不好说,关键还是以“用户体验”为中心进行创新。